1 挖方工程邊坡塌方
1.1 現象 土方開挖邊坡坍塌、滑坡,造成不必要的經費開支。
1.2 原因分析 施工機械設備的振動、材料及挖出的土方堆料荷載超過基礎邊坡承載力,基坑支護樁設計長度和數量不夠,地表水排泄不當或雨水沖刷等。
1.3 預防措施 嚴格控制邊坡超載,詳細分析、認真周密地完善設計方案,充分考慮排水降水后增大邊坡土體有效應力,避免機械設備產生振動對土坡的影響。避開雨天開挖。
2 計量不嚴
2.1 現象 砂漿、混凝土攪拌現場無計量磅秤,或雖有磅秤但不準確或不用,原材料不計量拌和。
2.2 原因分析 操作人員不認真,習慣于對傳統原材料采用體積毛估,貪簡求快。
2.3 預防措施 嚴格施工程序,對原材料采用一磅一料,水應用流量計或時間繼電器逐盤計量控制,確保配合比正確,即水泥、水、混合材料、外加劑誤差不超過±2%,粗細骨料不超過±3%,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加強監理力度,做好旁站工作。
3 磚塊外觀質量缺陷
3.1 現象 磚塊的幾何尺寸不符合標準,存在缺角、掉棱、裂縫、凹凸撓曲變形,欠火、酥磚等問題。
3.2 原因分析 土坯在成型切割時尺寸失準;原材料中夾雜貝殼、石塊、石灰石等雜質;磚坯進窯時含水率過高,出窯時溫差太大;裝卸時人為損壞等。
3.3 預防措施 由甲方、乙方和監理人員對進貨廠進行考察,認定標準等級和質量,運磚文明裝卸,不允許用自卸車卸磚。防止人為損壞。
4 防水材料問題
4.1 現象 防水材料“無三證”,厚薄不標準,各項技術標準不符合要求。
4.2 原因分析 設計、施工人員對本地區推廣使用的新型防水材料有關規定不明,進廠材料不抽樣、不復查。
4.3 預防措施 監理人員對進入施工場地的防水材料應封樣后,送有關測試單位進行各種指標的復驗。
5 模板工程問題
5.1 現象 模板軸線偏位,標高不準,支模過程中出現凸肚、縮頸和翹曲,致混凝土料澆灌振搗時出現漏漿,模板拆除后發現蜂窩麻面、孔洞、露筋。混凝土中殘留著各種雜物。
5.2 原因分析 主要是人為操作不當,放線不準,支模過程中不拉水平、垂直線,不設標準基準線;模板不校正,支撐點少且不牢固;模板變形,振動時不均勻,發生錯位沒有及時發現并調整。
5.3 預防措施 確保模板質量,不許劣質模板進場。檢查放線準確度,設置水平、垂直基準點,反復檢查模板的水平、豎向是否正確。檢查各支撐點是否牢固,數量、間距尺寸是否合理。消除模板內部、模底、接縫處的雜物。
6 鋼筋工程問題
6.1 現象 鋼筋規格、布筋間距尺寸與設計圖紙不符;墻、柱主筋偏位,樓板及懸挑板上筋下陷,同截面接頭過多,綁扎不符合規范GB50204-92規定要求,骨架歪斜和基礎鋼筋倒鉤等。
6.2 原因分析 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厚度、間距、支撐“馬扎”放置不符合要求,雙層板上筋支撐不足;主筋撐鉤不足,主筋位置放反,不設定位箍筋,主筋矯正不按1:6坡度,箍筋不做135。彎鉤。綁扎不牢、綁點太稀。人為踩踏又不及時校正。
6.3 預防措施 混凝土保護層墊塊厚度按GB50204-92第3.5.7條規定執行,雙層筋放置撐鉤要適當。主要“行人道上”放置跳板,避免施工人員在已鋪好的鋼筋上行走。監理人員跟班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7 混凝土工程質量問題
7.1 現象 混凝土工程質量問題和支模、布筋好壞密切相關,例如:蜂窩麻面、露筋、孔洞、“爛根”、缺棱掉角、洞口變形、縫隙夾渣、裂縫等。
7.2 原因分析 模板工程質量差,混凝土配合比計量不準,下料不規范,振搗不均勻、漏振、一次澆筑太厚分層不清。鋼筋過密、石子過粗、洞口模板無排氣孔。澆筑過程中停歇時接合部混有雜物,表面抹壓不實,拆模過早,養護不充分。
7.3 預防措施 抓支模、布筋質量;嚴格混凝土配比計量;攪拌時間不得少于規范GB50204-92第4.3.2條規定。鋼筋稠密區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機械振搗難點處采用人工振搗配合。預留洞口處應在兩側同時下料,并采用側部開口澆筑措施,振搗完后再封板;炷亮蠞仓刂坪孟铝,當自由傾落高度超過2m時,要用串筒、溜槽等措施,以保證混凝土不離析。控制拆模時間,墻板、柱側模拆除時,混凝土強度應不低于1.2MPa。注意養護。
8 砌磚工程質量問題
8.1 現象 砌體灰縫砂漿飽滿度不足80%,豎縫內無砂漿。清水墻縮口大于2cm以上,混水墻豎縫相互搭接小于25mm,出現錯縫。留槎不妥、接槎不嚴。拉結筋長度、間距、數量不夠,造成墻體開裂。
8.2 原因分析 砂漿配比不符合要求,和易性差,磚與砂漿粘結力低。干磚上墻,鋪灰過長,砌磚慢水分被底層磚吸收。工人操作時間不擠不打碰頭灰,造成豎縫透亮和瞎縫。碎磚集中使用,上下皮磚豎縫不錯開,影響整體強度。施工組織不當,操作不配合不統一,隨意留槎成過多留槎,并習慣留直槎留陰槎。放置拉結筋數量不夠、間距過大。地基不均勻下沉,致墻體裂縫。
8.3 預防措施 嚴格砂漿配合比,改善砂漿和易性,保持砌筑面濕潤,清除桶底和隔日砂漿,隨拌隨用。正確掌握砌體方法,統一安排留槎。磚墻轉角處和縱橫交接處應同時砌磚,不能同時而必須留槎時,應砌成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墻體與構造柱沿墻角500mm設置26水平拉筋,伸入墻內不少于1m。大的馬牙槎沿高度方向尺寸不宜超過30cm。地基密實度是關鍵,還要設計合理的沉降縫,并應有足夠的寬度。
9 主體工程滲漏
9.1 現象 最常見的有:現澆頂板、圈梁周圍、女兒墻、墻體腳手孔、窗臺下側、管道穿樓板等處滲漏。
9.2 原因分析 目前房屋滲漏是一大通病。究其原因,不僅是由于材料、防水層及裝飾工程帶來的問題,主體工程質量問題是主要的。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砂、石嚴重超量,施工中偷工減料。
(2)設計上對防止因溫度、沉降造成的各種變形和裂縫考慮不周。
(3)施工中埋入混凝土和墻體內的各種材料、雜物沒有清凈,孔洞、預埋件堵塞不密實。砌體水平、豎縫灰漿不飽滿不密實。窗臺與墻體間有縫隙,門框嵌縫不嚴密等。
9.3 預防措施
(1)對施工圖要認真會審,充分考慮墻體與女兒墻、屋面因溫度變化、沉降引起的變形裂縫產生滲漏。
(2)混凝土配比須嚴格把關,屋面澆筑按規范不能有絲毫馬虎,注意養護要充分。屋面、女兒墻、廁所地板強度達到后及時做蓄水試驗,發現滲漏,找準漏點,徹底整治。
(3)墻體施工要注意混合結構內外墻在每個樓層1.4m砌體高度以下部位同時砌筑,上部不能同時砌筑時必須留置的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框架填充墻應按規范規定在框架上設置拉結筋。
(4)窗盤應現澆C20細石混凝土,窗框周圍與主體預留空間要適當、均勻(以15mm為宜),并清理干凈,以便填充料的灌入和密實。對于墻體預留的腳手孔、各種構件孔的封堵要在墻體抹面前用C20細石混凝土分層次分間隔封堵搗實。注意養護,并做淋水試驗。
(5)屋面頂板排水透氣管、廁所間的地漏、穿過樓板的各種管道、落水頭、陽臺板上的方管應安裝牢固。堵洞應在做地面前逐層進行,不允許將連續兩層樓面上臨時固定管道的對拔榫同時拆除。補洞順序為:管子位置、標高校正→固定→支模→管子外壁和預留洞壁清凈后刷一度107膠水泥漿→用10mm-20mm厚度的1:2水泥砂漿搗實洞的周邊→澆C20細石混凝土(比洞口低20mm)→24小時內不準碰動并養護1至2天→拆!⒎浪苛匣蚯兑粚佑透唷1:2水泥砂漿抹平→做蓄水試驗不滲漏→檢查驗收。
10 地面、墻面工程質量問題
10.1 現象 預制樓板地面和預制板下面順板縫方向裂縫;預制板端部擱置方向地面裂縫;地面面層不規則裂縫;地面空鼓、起砂;墻面空鼓、裂縫。
10.2 原因分析 樓板放置間隔大小不當,板縫清理不凈,澆灌不實。地面、墻面清洗不凈,砂漿配比質量不符合要求,地面和墻面與砂漿粘結力不高。施工質量差,養護不充分。
10.3 預防措施
(1)對預制板質量要嚴格把關,最好盡量不用。如果使用,在擱置部位應清理找平、坐漿,使其安放平實。板縫間隔控制在20mm范圍,兩板端頭鋼筋鉸接牢固。
(2)板縫清理干凈并用清水沖洗濕潤。板底支模,細石混凝土灌縫要密實。灌縫后24小時內地面上不要有施工荷載碾壓,并注意保養。
(3)電線管敷設,管徑不大于25mm;管子表面距地面需20mm 以上,并設卡固定。管子盡量避免交叉。成排敷設要擴大管與管之間間距。為了防止地板沿敷管方向產生裂縫,在電線管上方敷設一層寬約500mm鋼絲網片。
(4)預制板與現澆陽臺接縫處地面、板縫上下面容易開裂,可在該部位找平層上面和板下面順板縫方向鋪設一層防裂鋼絲網片或a100mm-150mm鋼筋網片。磚墻與混凝土柱、圈梁、過梁結合部在抹面前鋪設一層250mm-300mm寬的防裂鋼絲網片。
(5)針對地面出現不規則裂縫、空鼓、起砂,墻面出現龜裂和空鼓的解決辦法:砂漿配比拌料要嚴格按設計和施工規范操作;地面、墻面要清理干凈,必要時用清水沖刷干凈,控制抹灰厚度;嚴禁霜凍氣候下施工;注意地面、墻面的養護。
(6)在水磨石地面施工中參照以上地面施工工序,并提醒設計人員,不要用玻璃條做水磨石地板分隔線條。土建階段的質量隱患很多,其中主要是施工質量問題。只要加強監理力度,隨時提醒施工人員并使其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是可以避免的。